欢迎来到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今天是
每日饮食
校长信箱
教育部国培专家徐猛到我校讲学【童云芳(图、文)】 - 校园新闻

    9月11日下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成都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研究所徐猛所长到我校讲学。

    徐所长讲学的主题是《教师发展团队工作问题与建议》,围绕这一主题,他首先为老师们讲了“两个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之一:教师的真实成长取决于实践经验的积累,是隐性存在的,是可以共享的,而共享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徐所长认为:

    1. 经验共享过程中难以避免三个现象:默会现象、漏斗现象、变异现象(积累的经验不一定能言传,言传的经验未必能被全面准确地表达或被对方全面准确地吸收),即“说的教学经验,不等于做的教学经验;写的教学经验,不等于真的教学经验。”正如波兰尼所说:经验常常以隐性知识的状态存在;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说出的。

    2. 隐性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领悟能力,而这种领悟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的、决定性的作用。而显性知识则必须依赖于被领悟才能运用。因此,所有的知识不是隐性的就是根植于隐性的。隐性知识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即只有融入到情境之中,共享了生活实践,即:在情境中参与实践,才能“偷窃到”以“潜规则”形式存在的隐性知识。

    3. 有效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程序(团队情境)应该经历“情境体验”、“合理分享”、“系统整合”、“回归实践”几个过程,从而实现“变个体经验为团队经验,变团队经验为个体经验,个体经验有效建构,团队经验螺旋上升”的目标。

    理论基础之二:学徒式认知的模型运用 。 徐所长认为:  

    在教师专业团队建设中,可进行“学徒式认知”的模型运用,即注意引导老师观察与分享、开展尝试性的活动、注意自主的知识重组与提升、注重汇报展示。

    接着,徐所长为我校“教师自组专业发展团队建设”提出了五个建议:

    建议一:内容先行——以项目为基本运作方式。徐所长认为:

    项目推进是聚焦专业目光、培育成长土壤、凝练发展成果的重要思路,是共同体学习的核心纽带。项目的确定将设定共同体预期的知识范畴,是团队学习的主线,可以是具体课题,但不局限于课题。(差异课堂、问题主体性教学、主题阅读……)团队主持人承担总设计师的角色,应在问题分解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系统规划。团队学习不是低效经验的重复累加,主持人应注意问题的准确,及时地反思、学习和重新建构,避免“行动研究”的经验化。

    徐所长还为老师们系分析了统项目推进的几种典型特征: 课题特征(在强调研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避免单纯的文字工作。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提高理性思考的程度);课堂特征(在强调实践性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主题的挖掘、深度的剖析和经验的凝练,提高课堂研究的实验性。注意从课堂走向经验,从经验走向课堂,最终形成风格);资源特征(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资源对项目研究与推进、对教师成长的针对性,提高资源的支撑力度和效率,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浅尝辄止);任务特征(在聚焦成果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反思的含量和质量,运用与国内外类似项目保持一致的专业目光,避免纯工作式的低效劳动。力争形成有典型性、突破性的成果);“散打”特征(应对项目研究进行规划,设计细分的主题和研修活动的具体计划,按步骤开展常态性的研修活动。)

    在此,徐所长强调应重视理论与实践 。他说, 陈向明教授将教师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最重要的不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是通过实践和批判的参与式行动研究,不断发现、总结和提升的“知识”与“个人理论”。只有它们被发掘出来后,教师在接受外来理论和知识时才能找到结合点,才会思考是否需要改变自己已有的行为、价值观等诸多方面。 而发掘教师知识和理论的最佳方式是教师从事理性反思指导下的行动研究。

    建议二:形式多样——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徐所长认为:

    “课例”是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团队学习的核心场所应该是课堂,以课例为对象学习、研讨是团队学习最重要的形式。为此,他建议,可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同课异构”(适用于对不同教学手段或教学模式的对比); “异课同构”(适用于对一个研讨主题的多角度思考和反复强化);“一课多上”(特别能体现对研讨主题的持续深入研究和教学行为方式的不断变化)。

    他还对以课例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做了三点提示:研究课,不在于全面和完美,关键在于核心诉求;研究课不应仅是片段截取,而应照顾项目特征进行主题式、单元式设计;课例研究应是学校教师学习的常态,教师团队学习应从开放课堂开始,管理者参与团队建设也应从扎根课堂开始。

    建议三:注重常态——以“浸泡式”学习为主要推进方式。徐所长认为:

应变“钟点式教研”为“浸泡式学习”,不纠结于具体哪一天,不纠结于什么时段,重点在为教师提供长期的、持续的、有一定强度和深度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浸泡式”学习应重视以下五个方面:主题阅读、专题讨论、文章撰写、平台搭建及种子选手的培养。

    建议四:尊重规则——将规则视为共同默许的协议。为此应该做到:规则清晰,认同度高。责任明确,分工恰当。人员配合,协同互助。

    建议五:培育文化——形成积极进取的主流文化。

    徐所长说,作为成员,你应该:敢于迎接挑战;给予挑战者更多的掌声和祝福;在没有更好的人选时主动配合……作为团队的核心,你应该:正确认识自己,避免一时冲动;把握团队的方向,避免群体盲思;另外,还应有人格魅力的感召、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有正确理性的判断、有客观敏锐的分析、有组织协调的能力、有专业的引领……教师个体在团队中应重点反思:我该挺身而出吗?我该怎样面对这个领导?我该如何对待我的同伴?我是主动融入还是麻木旁观?我有合作精神吗?我为学校的主流文化做了什么……作为同伴,你应该:正确看待分工,全面挖掘优点,换角度看缺点,给予充分信任,乐于提供帮助,主动表达谅解……他认为团队成员应该成为理论者的化身 、 实践操作者的化身 、 资源整合者的化身、信息收集者的化身、深度剖析者的化身 ……

    最后,徐所长非常动情地说,教师个体需要摆正态度,应该:

    做——爱的事;爱——做的事

    投入的程度决定你收获的效度

    尊重自己、尊重职业、尊重专业

    徐所长的讲座非常专业而又深入浅出,给了我校老师很多启示和鼓舞,对我校教师自组专业发展团队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川公网安备 51110202000007号